Learning Meditation and Mindfulness

 

本文记录了学习正念与冥想的过程中,产生的一些思考、反省以及感悟等。


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为Andy Puddicombe著的《The Headspace Guide to Meditation and Mindfulness》的中文版《十分钟冥想》

[toc]

总结

要与不要

DO DON’T
观察 控制
感受 评判
接纳 抗拒

心灵训练三要素

  • 心灵训练的三要素包括:接触练习整合。往往人们只专注于第二个要素,如何训练,而忽视了其他两个同样重要的要素
  • 接触:了解冥想的理念,了解冥想中应采取的态度,了解冥想中可能会遇到的体验与状态,以及应该如何对待这些不同的情况。
  • 练习:具体的练习方法与技巧,一步一步的练习指南
  • 整合:如何将正念带入、应用到日常生活中,通过一些常见日常活动中如何保持正念的例子来学习

其他很重要的

  • 了解和相信冥想与正念的作用:
    • 通过名人的例子
    • 通过科学的实验结果
    • 通过几千年的积淀
    • 通过自己的体验
  • 践行:永远只有实际的练习才能带来体验与改变

重要意象

书中提到了一些意象,非常有助于理解冥想以及应该如何做

道路——冥想与想法的关系

意象内容总结

  • 未冥想时,人就像蒙着眼睛坐在繁忙的马路边,想法像路上的汽车,人可以听到汽车的噪声,但是看不到
  • 刚开始冥想时,人就像刚刚摘掉眼罩,第一次清楚的看到这条路和路上的汽车,第一次看到路的繁忙
  • 熟悉的对待想法的方法是,试图阻止、忽略、助长这些汽车,即试图在车子中间跑来跑去控制交通
  • 冥想对待想法的方法是,坐在路边,只看着车来车往,而不加干涉
  • 冥想中,有时会被漂亮的车吸引,就跟着车跑了一段,然后当你意识到时,你就有机会重新坐回路边了;有时看到破车,就冲上去阻止与僵持,然后当你意识到时,你就有机会重新坐回路边。

用途

  • 帮助理解冥想中如何对待想法
  • 刚刚开始冥想时,因为第一次看到繁忙的车,有人认为是冥想导致了这个状况,其实是冥想第一次让你看清原本的状况

蓝色的天空——如何得到头脑空间

意象内容总结

  • 心灵的深层本质像是蓝色的天空,想法像是云朵。
  • 愉快的想法像是蓬松洁白的云,我们不会为天上这样的云而感到困扰;不快的想法像是阴沉沉的云,我们会感到非常难受
  • 天空总是蓝的,只是心灵繁忙时,蓝天暂时被遮蔽了;但是不管我们感受如何(看到的天空),心灵的本质就像蓝天一样,没有发生变化
  • 蓝天不是需要自己创造的,而是一直存在的
  • 冥想不是努力赶走阴云,而是搬把椅子,坐看云卷云舒。如果耐心的坐着,不过分执着纠结看到的云彩,蓝天就会自然的展露的更多

用途

  • 指导困扰如何才能得到平静心境、如何才能得到头脑空间的人

野马——不要急于让心灵静下来

意象内容总结

  • 心灵就像是未经训练的野马,习惯了自由奔跑,习惯了左冲右撞,不习惯长时间静静的呆在一个地方
  • 野马不可能因为你坐在这里做着叫冥想的事,他就突然静静的站住不动了
  • 你不应该急于让它立即站定,而应该给他一些空间与时间,放松一点
  • 正确的做法是,想象自己站在很大的空间中,通过一条松弛的缰绳,连接你和野马;野马有需要的空间,不感觉受到约束,我一边密切注视着它,一边松松地握着缰绳;然后一点一点,非常非常慢的收回绳子,慢慢的,让它自然的进入感到喜悦、可以放松停留的地方
  • 如果过程中,它感到有些挣扎,没关系,把绳子再放松一点

用途

  • 心灵可能不会很快的安静下来,有时我们会为此感到急躁;这个意象有助于理解正确的让心灵静下来的方式

排练——如何对待愉快和不快的感受

用途

  • 人总是习惯于,想要抓住愉快的感受,想要摆脱不快的感受;想要抓住愉快的感受会导致,愉快不再时会感到焦虑,会忙于复制之前的愉快;想要摆脱不快的感受会导致,我们无法接纳和具体感受这些不快的感觉。这个意象可以帮助,避免抓住摆脱的态度,有助于能够体验到具体的感受

意象内容总结

  • 当你在练习中体验到愉快的感觉,设想一下把这种感受分享给他人,想象一下把这种感受分享给你的家人朋友。不需要太多思考,只需要想象一下分享出去
  • 当时练习时感到不适时,设想一下这个不适是你所关心的人感到的不适,你在替他们感受不适,这样他们就不用感受它了
  • 愉悦包括宁静的快乐、放松的愉快、令人安慰的情感等;不快包括心灵忙碌的不安宁、身体部位的紧绷、有挑战性的一些情感等。
  • 这种想象可以消除紧张感,无论是害怕愉快消失的紧张,还是看到不快感到的紧张

共鸣与思考

急于追求结果

Andy在开始修行时,认为冥想可以清空大脑,在练习的过程中急于达成冥想的最终效果,结果却适得其反。因为越是紧盯着最终的目标,只要稍微远离目标或没有进步,就会陷入急躁与不安。在阅读Andy在一家寺院做汤的故事时,我突然意识到,我和急于做出来汤而没有注意做汤的过程的Andy一样——我在急于读完这本书,急于弄明白什么是冥想,急于弄明白怎样练习好冥想,而没有用心的体会和享受这个学习和练习的过程,对过程毫不在意,没有好奇心。

Andy做汤时,急于做完汤去休息,而将辣椒面误当咖喱粉放入汤中。当然,从大局上来说,也没造成什么实质的伤害,但是对我而言,它代表着我们有时候竭力去坚持的生活方式,即竭力想达到一切事物的终点,却对过程毫不在意。本来我花一点儿时间停下来,多点好奇心,就可以轻易避免整个事件。然而正相反,我如此执着于追求自由时间,以至于我坚持吃力前进。讽刺的是,我所拥有的那点儿自由时间,全部花在为自己所做的事情的担忧上了。听起来是不是很熟悉?

情感之滤镜与苹果

情感会影响我们对人、对各种情势以及对我们生活于其中的环境的看法。情感是“我们”和“世界”之间的滤镜。

感到生气时,我们眼中的世界看起来充满威胁;感到快乐时,我们眼中的世界看起来特别友善。世界并没有发生那么大的变化,然而我们对这个世界的体验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
在我今天吃一个苹果的时候,切实的体会到了这一点。苹果是从食堂免费领的,在我将它放入嘴中时,我感觉它又酸又涩,难吃至极,简直就想要扔掉。然而,当我想到刚刚学到的正念的观点,我认为我应该具体的去感受,我到底尝到了什么味道。当我这么做时,我发现我的嘴感受到的,这个苹果并没有刚才脑海中认为的那么酸涩,而只是略微一点点酸(相比平时吃得其他酸的食物差得远)。然后,我边体会嘴巴实际尝到的味道,边愉快的吃完了这个苹果。我之前下意识认为这个苹果很难吃,可能是因为它与我心目中的苹果味道(我习惯了的苹果味道)不完全相同,因此给他套上了滤镜,然后我在心中感受到的相比嘴巴实际尝到的就更加难吃。

因此,在生活中,我们放下滤镜,去仔细的探究与体会,我们真正的感受与情感本身,可能会与想当然的脑海中的感受有很大不同。